香河新闻>>香河新闻聚焦

“运”育而生的香河“运”味十足的文化

2017-10-18 10:35:34 来源:廊坊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北运河古称“御河”, 是流经京津冀的一条重要河流,流淌千年的运河水滋养了沿岸的土地,孕育了运河的儿女,留下了灿烂的文化。而香河就是镶嵌在运河边上的那颗耀眼的明珠,香河文化更是运河文化的结晶,“安头屯中幡”、“香河肉饼”、“香河家具”等等,一个个独具香河特色的文化瑰宝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运河文化带上熠熠生辉,展现着勃勃生机。

“安头屯中幡”是香河当地最具特色的民间庙会文化表演项目,它装饰华丽,既具有仪仗特色,又是用于比赛力量的一种旗帜。中幡起源于皇室仪仗队的旗杆,后演变成汉俗民间庙会中的传统杂技项目表演节目。2008年6月7日,香河县安头屯镇中幡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唯一的中幡文化之乡。香河安头屯中幡起源于隋唐,从诞生起就与北运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时大运河漕运发达,安头屯先人在北运河的商船上讨生活,辛苦忙碌过后,缺少文化娱乐项目的船工们便把幡杆拿来玩耍,并逐渐发展出各种花样和手法,经过改良与创新,渐渐演变成后来的中幡表演,经过代代传承人的不断演习改进、创新完善,到了清代,安头屯中幡达到鼎盛时期,先后两次获得皇封。耍中幡的高手,72岁高龄的香河县安头屯中幡会会长刘怀龄说:“中幡有号召力,年轻人不看不上瘾,一看,一沾上,就上瘾。”这也是中幡能够流传并发展至今的原因吧!

说起香河本地文化,有一道远近闻名的美食也是不得不提,那就是香河肉饼。香河肉饼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其前身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突厥饼。据说当时游走于我国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突厥族,因为牛羊肉非常充足而面食稀少,因此平时招待客人时,主人都会专门做成皮儿特别薄的肉馅饼,以表示自己的热情好客。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就有大批回族人被迁移到香河一带,有一户姓“哈”的人家利用祖传的制饼技术开了一家“哈家店”。相传,乾隆皇帝曾在哈家店吃完肉饼之后留下小诗一首“香河有奇饼,老妪技艺新,此店一餐毕,忘却天下珍。”香河肉饼也因此声名远播。随着大运河便利的水道交通,肉饼沿河开店,名震京津后香飘千里。除了中幡和肉饼,香河家具也是香河的一大标志性文化。香河地处北京和天津的中间位置,地理优势明显,水运交通便利。香河的先人凭借便利的交通走南闯北,而在明朝时期,一位姓曹的香河人就学到了一手高超的木匠手艺,明成祖朱棣建北京城时,这位曹木匠作为木工总头目带领香河人闯荡京城,为皇帝建造宫殿,随后,香河家具便逐渐强大起来。

如今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香河成为了东北亚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家居产品集散地之一,被评为中国北方家具之都。近几年,香河家具城先后荣获了河北省工业消费品类十强市场、十大最具影响力市场、全国家居业“十佳流通商业品牌”称号等一系列荣誉称号,知名度、信誉度、美誉度不断提升,香河家具也成为香河独树一帜的经济文化标志。

正是这缓缓流淌的大运河孕育了香河的一方水土,衍生了当地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而若干条历史文化带交叉聚集在一起,也使香河成为了京津冀运河上的文化标志。如今大运河依然惠及着两岸的香河人,相信在运河文化的滋养和引领之下,香河在未来的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多方面也必将会呈现独具特色的发展面貌,达到新的发展高度。

责任编辑:王春红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